入秋了!馬路旁的欒樹已經掛上成串的小黃花兒,搶先大放異彩。
只是,為什麼老覺得渾身不對勁兒?深夜裡惱人的哮喘不說,大清早起床還得迎來接二連三的哈啾與乾咳;至於那些三不五時發作的皮膚乾癢與脫屑,就更別提了……
嗚〜嗚〜為什麼會這樣?難道是我的身體壞掉了嗎?
▍心情要調適,身體也要協調環境變化
季節更迭的時候,偶爾我們也會鬱鬱寡歡,需要稍稍調適心情來順應外在環境的變化,身體當然也不例外囉!
特別是在冬、春季交替,以及夏、秋季更迭時期最為明顯;或許是因為季節改變時的乍暖還寒溫差變化、日照時間長短、降雨量、……等因素,導致人體無法及時調適所以狀況頻頻。
▍秋燥,究竟是什麼
就字義上的解讀,「秋燥」顧名思義就是入秋後的「燥邪」。
秋季因為銜接夏暑的高溫酷熱,氣溫一下子由熱轉寒,伴隨著中秋過後的雨水漸少,所以形成乾燥涼爽的現象。就是這樣「陽消陰長」的結果,導致了各種身體不適;像是嘴角發炎、皮膚乾裂、鼻出血、便祕,或是哮喘、燥咳、……等,都是常見的症狀。
除此之外,大環境的空氣汙染,或是個人的抽菸、酗酒、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生活習慣,以及情緒起伏、容易多愁善感等個性使然,往往也會加劇秋燥的身體不適症狀。
▍哪些族群容易秋燥上身
由於環境的寒涼首先會經由口鼻進入人體;因此對於那些原本就有氣喘或鼻子過敏等過敏體質的人,以及罹患慢性呼吸道疾病、本身腸胃功能較弱的族群,可能會因為體質敏感最先察覺。
至於小孩、老人等族群,以及部分免疫功能較差,以及患有乾燥症,或是放療或化療等癒後的患者,也因為身體的抵抗力弱,所以容易秋燥上身,在這個時期可能特別感覺不舒服。
進一步再延伸至中醫學理,印證中醫師們所主張的「肺主皮毛」;如果平常皮膚特別容易敏感,這個時候也可能出現乾燥、緊繃、龜裂、掉屑、乾癢、……等症狀。萬一又剛好使用了不正確的洗劑或保養品,加上自己的作息混亂日夜顛倒,往往又會更加劇身體上火,導致嘴破、口角炎、狂冒痘痘、……等狀況連連。
▍改變生活,減緩秋燥不適
幸好,生理的機制還是可以自我調節,慢慢恢復到最佳狀態的平衡。
在季節替換的過度時期,我們建議您試試以下方法,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。
一、選擇屬性溫和的食材
1. 梨、百合、荸薺、枸杞、白木耳等食材屬性平潤,有助於滋陰養胃。
2. 海帶、山藥、秋葵、菇類、蓮藕等食材富含膠質,有助於滋潤調和。
二、補充身體足夠的水分
1. 建議清晨起床先喝一杯溫開水,促進新陳代謝。
2. 平日則是建議以「少量多次」的方式補充水分。
3. 偶爾可以補充蜂蜜水,有助於潤燥、清熱身體。
三、保暖並調整作息正常
1. 入秋後日夜溫差大,適時為自己加件衣服保暖。
2. 切忌熬夜,盡可能的早睡早起,維持睡眠充足。
3. 放輕鬆、保持心情愉快,並且養成運動好習慣。
四、注意防晒與日常保養
1. 避免過度日晒,進行戶外運動前務必做好防晒。
2. 捨棄夏季控油訴求,秋冬保養首重保溼與滋潤。
3. 避免置身於悶熱環境,減少使用烤箱或泡溫泉。